第28章 7(6)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《荀子》出自荀子之手吗?美国汉学家柯·马丁解读中国诸子百家

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(李紫薇)“《孟子》真的是孟子所作吗?《荀子》真的出自荀子之手吗?《史记》又足够全面吗?”1月6日,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的题为《早期中国的共同作者》讲座中,美国东方学会(2023-2024)会长、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Greg(’84) and Joanna(P13) Zeluck亚洲研究讲席教授柯·马丁(Martin Kern)提出了这些问题。

“自汉朝后,历史书籍或多或少地被整理和组织过。然而,中国的传统作品将文本中的哲学大师形象与文本作者混淆了。所以今天你可以听到很多故事,比如荀子写了《荀子》等等。”柯·马丁表示。

柯·马丁认为,这些标题中的作者名字并不是原始的第一位作家,“即使荀子、孔子、屈原是话语的发言人,他们也不是这些话语的文本作者。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。作者应是其未署名的弟子或其他编纂者。”

他解释道,“早期中国最着名的三个人物,孔子、荀子、孟子,他们的着作内容往往会出现自相矛盾,时间线混乱的情况,也正因如此,它们被认为是真实且不加修饰的第一手文本材料。”

而这些略显混乱的文本,由他们的弟子或是其他编纂者,通过编辑、收集、汇编等完善,并将其编着成书,因此,在柯·马丁看来,“他们通过把这些资料整合,写就传记,赋予解释,成为了未署名的作者。”

在整理资料时,那些作者同时也是选择者。“《史记》称庄子‘着书十余万言’,但传世本《庄子》的篇幅不到其三分之二,汉朝奉旨校书的刘向在整理《荀子》《管子》等文本时,删除了大约90%的材料。”柯·马丁表示。

他认为,绝大多数中国早期文献实为出自特定条件限制的选集或材料素材库,并非“写就”而成,而是经由“逐步编定”,形成现今所见的着作。“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文本就像共享财产,其意义不在于它们的起源或某一作者的权威。就像屈原所代表的并不只是诗人,而是中国知识分子所投射出的对理想的追求。”

柯·马丁是知名国际汉学研究期刊《通报》主编之一,出版专着《表演与阐释:早期中国史学研究》《早期中国的文本和仪式》等,编着《屈原与楚辞:新研究方法》《<左传>与早期中国史学》等。(完)

足坛名宿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其他类型相关阅读: 量子帝国 迷雾庇护所 我叫张小欠 王者:全能战神,开局和女神同居 末世降临:提瓦特炸了 迷雾中的亡魂 凹凸:遇到卡米尔后在宇宙中旅行 地球online速览 咒回:你管这叫游戏 我的男友是张哥 王者:140段通天边,震惊全网 规则怪谈:看到隐藏提示的我赢麻了 末世与鱼与向往宁静生活 夜深深!敲门声! 长相思夭柳:夭缠柳,相爱相守 诡秘出马仙 篮坛之史上最强GOAT 开局暴力林丹体验卡,我无敌了 叹忆思尽追忆在一起的青春 从星穹铁道开始的酒吧打工人生活